1949年2月19日,东北军区接受东北人民解放军参谋长兼航空学校校长刘亚楼的建议,提出航校6月初出动15架作战飞机参加渡江战役的任务。
然而,由于短期内缺乏足够性能先进的作战飞机和掌握相关技术的飞行员,3月航校即不得不放弃6月参战的设想。
加拿大生产的英国D.H.98蚊式双发双座高速战斗轰炸机正是在此背景下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序列的。
1948年9月28日,辽沈战役中,解放军炮击锦州机场,空军第1大队第3中队318号蚊式飞机受损,左翼残缺、螺旋桨变形、发动机故障。
1948年12月10日,平津战役中,以航校飞行大队长方华为首的解放军航空接收组强闯北平南苑机场,再度缴获2架蚊式飞机并得到备用发动机8台。
其后,淮海战役中,解放军又缴获2架蚊式飞机:空军第1大队第1中队104号(B-M057)、112号(B-M073)。
携带空军军官学校上尉副中队长刘继广、中尉飞行教官禹庆荣(3人均为地下党员)从上海大场机场起义,飞行B-M006号蚊式FB.26高速战斗轰炸机安全降落在石家庄机场。
紧随其后,1949年4月,参加过北平起义的空军第1大队上尉分队长邓仲卿也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5月随军南下上海接管江湾机场。
1949年6月上旬,王玉珂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第1飞行大队第1中队(轰炸运输中队)在齐齐哈尔机场开始进行飞行训练。
之后7月~8月,邓仲卿、王玉珂先后返回北平,加入华北军区航空处在南苑机场组建的解放军第一个飞行队。
期间前后,华北军区航空处南苑航空修理厂(后来编号空军第11厂)陆续将南苑机场的2架缴获的蚊式飞机修好,使解放军状态良好可用的蚊式达到3架。
二战时蚊式飞机由于速度快(FB.26最大平飞速度630千米/小时,最大俯冲速度750千米/小时)、升限高(实用升限10500米),可以轻易摆脱大多数同时代驱逐机的追击,
到了中国后国共双方的使用更是迥然不同,空军根据其载弹量大的特点主要作为快速轰炸机使用,而解放军则看重其木制重量轻的特点主要用来进行高空防空。
邓仲卿飞行的解放军4027号蚊式战斗轰炸机起飞离地时右轮胎碰上跑道残留炸弹弹片破裂,导致飞机着陆后在地面右转180度报废,幸运的是人员有惊无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邓仲卿与王玉珂飞行2架蚊式战斗轰炸机,组成第4分队一字并排以2500英尺(760米)高度飞越。
通过后,2架蚊式战斗轰炸机上升至1.2万英尺(3660米)高度,在通县、大兴、良乡外围执行空中警戒任务,尽心尽责守护新中国的首都北京天空。
1949年12月3日,为扩大蚊式飞机阵容,王玉珂奉命在上海江湾机场试飞华东军区航空机务处第21厂修理出来的第1架蚊式战斗轰炸机。
- 上一篇: 美国二战末期的木头飞机!尺寸100米至今还是世界最
- 下一篇: 您知道塑料撕碎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