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5强击机是中国参照歼-6战斗机自行研制的一型单座双发超音速强击机, 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原南昌飞机制造厂)于20世纪50年代末设计制造。该型机于1958年开始研制,并于1965年6月首飞,同年底通过初步设计定型。
强-5系列飞机有多种改型,1968年开始成批生产,2012年10月25日交付最后一架。 强-5系列各型机大量装备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是70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对地攻击的主力作战型号之一。强-5强击机于1985年获得中国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也是中国第一种出口的作战飞机。
据公开资料显示,强-5强击机在研制初期被命名为“雄鹰302”,是中国在歼-6/米格-19战斗机的基础上,参照西方攻击机设计风格而研制的。该机一改苏联喷气式飞机的机首进气设计特点,创新性的改为两侧进气模式,并重新对机身结构进行了融合设计,加装了防弹装甲和防弹玻璃以及轰炸射击瞄准具,同时采用歼-6的发动机和尾翼设计。
1961年8月,国防科工委北戴河工作会议上确定该机下马,仅留下陆孝彭等12 人继续试制。1962 年底该机恢复研制,并于1963年7月完成首架飞机的总装,1965年6月5日强-5首次试飞成功。随后,强-5飞机通过国家鉴定,被批准初步设计定型。1966年,同意小批生产10架强-5飞机。1968年,强-5飞机试飞鉴定通过后,毛主席亲笔圈阅批准强-5飞机投入成批生产,随后开始批量装备部队,成为当时中国空军主力机种之一。而强-5的列装,也揭开了中国自行设计制造超音速喷气式强击机并大量装备部队的历史,填补了中国航空工业的一项重要空白。
强-5家族系列型号众多,共分为强-5基本型、强-5甲、强-5乙、强-5Ⅰ、强-5ⅠA、强-5Ⅱ、强-5Ⅲ、强-5M、强-5K、强-5C、强-5D、强-5E、强-5F、强-5G、强-5J、强-5KJL等型号。
强-5投产后一共生产了上千架,除装备中国空军和海军外,还曾出口到朝鲜、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朝鲜、苏丹等国。
据西方媒体报道,1981年,新上台的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希望中国提供战机、坦克和大炮等现代化武器,以抵销来自苏联和印度的双重军事压力。随后包括120架歼-7(F-7)战斗机和95架强-5III(A-5C)攻击机在内的大批装备按照巴方的要求,经西方技术的改装后进入巴军队服役。前者后来发展为当地人称为“天雷”的F-7M/P战斗机,而后者则被当地人称为“山鹰”。
除了扬名国外,强-5强击机的另一个绝活更是被国人所津津乐道,那就是1972年中国空军飞行员杨国祥驾驶强-5甲执行了甩投氢弹的艰巨任务,并获得了成功。
不过,强-5也存在着不少缺点:其中最致命的缺点是导航及火力控制电子设备落后,使得对地攻击和夜间及恶劣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偏弱。直到改装西方导航攻击电子装置后的强-5M型出现,其对地攻击能力才有所增强。
后来,解放军还为强-5加装了中国自主生产的WHD-7型激光制导吊舱,该吊舱此前用于装备中巴联合生产的“枭龙”战斗机,其性能获得好评。在加装这款吊舱后,强-5战斗机可通过红外、电视和激光3种方式追踪并锁定目标,其有效探测距离分别是15千米、22千米和13千米,从而具备了一定的精确打击能力。
2012年10月25日,中航工业洪都举行最后一架强五飞机总装交付仪式。从1958年8月强五飞机正式在南昌飞机制造公司上马,到1965年强五原型机首飞,再到1968年投产以来已有48年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强-5各型飞机的性能在长达40余年的生产、服役经历中不断得到改进提高。再加上各国飞行员对其产生的好感和信赖,该机仍是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前线航空兵的主力机种,并且经过航电系统和机载武器等升级后,继续担负着对地支援的重任。
- 上一篇: 抢先曝光 Sandy Bridge命名以及型号参数
- 下一篇: 引入AI智能分拣 固废再生更高效